Time Traveler

Time Traveler

Time Traveler

讓用戶無縫結合旅行規劃與文化學習,透過智能工具提升旅遊體驗,使探索歷史變得更直覺且個人化。

讓用戶無縫結合旅行規劃與文化學習,透過智能工具提升旅遊體驗,使探索歷史變得更直覺且個人化。

讓用戶無縫結合旅行規劃與文化學習,透過智能工具提升旅遊體驗,使探索歷史變得更直覺且個人化。

Case Study
Description

Time Traveler

Time Traveler

Time Traveler

Time Traveler|讓每段旅程都能穿越歷史,深入文化

在資訊爆炸與快節奏的旅遊環境中,現代旅客渴望的不只是「打卡」與「景點蒐集」,而是能夠真正理解並體驗在地文化與歷史。然而,繁瑣的規劃與零碎的資訊讓這樣的願望變得遙不可及。

Time Traveler 是一款結合 AI 技術與文化導向的智慧旅遊 App,整合行程規劃、即時歷史導覽與文化互動體驗,讓使用者在旅途中,能以直覺、即時且有趣的方式深入探索每一座城市的故事。

  1.  問題背景與使用者洞察

現代旅客不僅想參觀景點,更渴望深入體驗當地文化與歷史。然而根據我們的使用者研究,有超過 70% 的受訪者表示「文化與歷史背景」是提升旅遊體驗的關鍵,但現有的資訊來源過於零碎或不夠可靠,讓人難以深入了解,有效搜集資訊。有83% 的使用者指出,若能在旅途中即時獲得這些資訊,會讓旅程變得更有意義。

人物誌中的 Jessie 是一位在舊金山擔任餐廳經理的女性,工作繁忙,使她每年只有一次長假可以出遊。她渴望透過旅行了解世界,但常被繁瑣的行程安排與搜尋資料所困,甚至錯過具有深度的歷史景點。

她說:「我沒有時間查每件事,我只想有一趟能安心享受的旅程。」

  1. 使用者痛點

透過調查與訪談,我們整理出以下三大核心問題:

  1. 解決方案|Time Traveler 的三大核心功能

  1. 設計指南|三色系背後的設計思維

Time Traveler 的設計導入三大主色,為每項核心功能建立清晰且具有情境感的視覺語言,不僅強化介面辨識度,更提升使用者的操作直覺與沉浸感。

  1. 可用性測試回饋

為了驗證 Time Traveler 是否貼近使用者的使用習慣與直覺操作邏輯,我進行了兩輪使用者測試。這裡我挑選了幾項關鍵回饋作為代表,展示我如何根據真實用戶反應,提升整體使用體驗。

01|圖示辨識度不足,易造成誤解

「 我知道你是想用書本圖示來代表歷史資料,但它看起來比較像靜態內容,完全不像一個可以聊天互動的功能。或許可以改成聊天框圖示,這樣比較符合它的內容。」— Melissa / 工程師

• 問題觀察:

原本使用「書本圖示」來代表歷史 AI 助手,容易讓使用者誤以為是靜態資訊查詢功能。

使用者無法立即理解該功能具有 AI 對話與互動特性,導致功能探索與使用率下降。

• 設計調整:

將功能圖示更換為「聊天框+AI 星形圖示」,強化AI 助手的識別度與科技感。

同步套用此樣式至「AI 行程規劃」功能,提升整體介面的視覺一致性與辨識效率。

02|功能分散,使用流程不夠清晰

我建議將歷史資訊與文化資訊整合在一起,因為它們的用途相似。如果能有一個 AI 聊天空間讓使用者可以即時問任何文化或歷史問題,操作起來會更直覺。Joe / 產品經理

• 問題觀察:

歷史與文化功能分屬不同入口,讓使用者難以理解其區別與使用邏輯

• 設計調整:

將歷史與文化資訊合併為「AI 歷史聊天」功能,使用者可於同一界面即時提問並互動

精簡頁面流程,減少切換與操作成本,提升整體體驗流暢度

  1. 從這個專案,我學到…

透過 Time Traveler 專案,我深刻體會到以使用者為核心的設計,如何在旅客繁忙行程中取得效率與文化探索的平衡。透過簡化行程規劃流程,使使用者能夠更直覺地操作,減少學習成本與挫折感,提高使用者採用率。同時,透過不斷收集回饋並持續優化,我能夠調整並精煉使用流程,確保旅程體驗更加流暢、直觀,讓歷史探索變得更具沉浸感與趣味性。

想了解更多關於 Time Traveler …

Time Traveler 完整專案連結

Time Traveler Prototype模型

peggy tsai
peggy tsai
Black and white avatar
Black and white avatar

Peggy Tsai 蔡珮琪

Peggy Tsai 蔡珮琪

Peggy Tsai 蔡珮琪

Let's Chat !

UI/UX design
UI/UX design

© peggytsai.art